北京外国语大学:强化使命担当 志愿服务冬奥

作者:冬奥专项工作组时间:2022-01-21点击数: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冰雪盛会,也是一场交流互鉴的文化盛会。志愿者是这场盛会筹备举办的关键力量。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以来,志愿者成为了北京这座城市乃至全中国的“金名片”。北京外国语大学一直以来坚持发扬志愿服务的优良传统,致力于发挥自身语言资源优势,服务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冬奥临近,北外师生志愿者们也将用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在冬奥志愿服务中绽放别样光芒。

 

加强团结协作 携手助力冬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冬奥志愿服务专项工作,成立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冬奥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建设和制度保障,研究制定服务冬奥十项举措,各职能部门和学院联动发力,出台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学业保障方案,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培训体系、强化学业、后勤、政策、资金保障,并对志愿者的生活、心理等方面给予积极关注。

 

2022年北京冬奥会恰逢新春佳节,志愿者们无法和家人团聚。为感谢志愿者家人们对学校工作和冬奥志愿服务的支持,北外党委书记王定华,党委副书记、校长杨丹特地为志愿者家长们准备了一封慰问信,为家长们送上新春祝福,切实做到了学校、志愿者和家庭携手共助冬奥盛会。

 

此外,冬奥专项工作组由校团委牵头,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充分考虑志愿者需求,和各学院沟通协调,紧密配合,根据冬奥工作需要不断增加团队力量、优化工作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宣传教育、始终聚焦服务保障、坚守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底线,让志愿者无论何时都能感到有所依靠。多语言服务中心志愿者,北外亚洲学院土耳其语教师关博在志愿者座谈会上表示,当意识到在志愿者为冬奥服务的背后,有这么强大的团队在为志愿者服务,自己顿时有了很大的信心。

完善工作体系 开展特色培训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时,北外将派出约800名志愿者,涉及语言服务、礼宾、NCS(国家/地区 奥委会服务)、OFS(奥林匹克/残奥大家庭服务和礼宾)、体育展示、媒体运行、新冠疫情联络官、IOC助理(国际奥委会助理)等8个专业领域,覆盖北京、张家口赛区的所有冬奥竞赛场馆和两地冬奥村、颁奖广场,以及冬奥组委总部、主媒体中心、山地新闻中心和奥林匹克大家庭酒店,是派出专业志愿者人数最多的高校。此外,近百名北外师生将在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为赛事提供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瑞典语、意大利语、日语、朝鲜语、荷兰语、芬兰语、捷克语等21种语言、共39条线路的语言翻译服务。

   

自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以来,北外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全校报名人数达4100余人,约占在校生人数的40%。各学院充分配合冬奥组委和学校的要求,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在推荐、选拔过程中,学院严格把握政治可靠、能力突出、业务娴熟、形象优良的原则,把国家需求、赛会特点、个人意愿等结合起来综合考量,将最优秀、最合适的学生推荐为冬奥志愿者。”北外阿拉伯学院院长刘欣路解释了学院是如何以提供最优的服务为目标,悉心挑选合适的志愿者,并通过详细梳理学生最为关心的疫情防控、课程调整、毕业论文写作、生活物资保障等问题,邀请学院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的青年教师与学生深入沟通等方式,让志愿者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学校的支持,进而以最好的面貌服务冬奥。

   

冬奥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建立冬奥志愿者“4+2”培训体系,即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培训、岗位培训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扶残助残专项培训,全方位提升志愿者能力素质。为期一个月的通用培训,包含基础学习、知识拓展、实践锻炼、综合素养提升四大板块,通过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技能培训与体能培训相结合、校级活动与院级活动相结合、服务内容与学科特色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全面提升北外冬奥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服务意识及专业技能,为志愿者注入满满能量。五棵松体育中心礼宾志愿者,北外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研究生张亮参加了冬奥冰雪嘉年华主题活动、冬奥知识竞赛、“冬奥进社区”志愿实践活动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对冬奥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体会到了冬奥组委和学校辛勤筹划的劳动成果。他说,“收到冬奥志愿者录用通知的那一刻,我是有些压力的,但学校的培训课程十分丰富,特色实践活动也帮助我巩固了培训知识,让我安心了许多”。

   

除了在赛场上通过和国际友人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展现专业风采的志愿者外,北外还有一支多语言服务中心队伍在闭环外时刻准备着。北外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瑞典语教师徐昕在2008年奥运会时是国家奥委会NOC的志愿者,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服务岗位转到了后方的多语言服务中心,发现工作难度不减反增,不仅有大量的专业词汇需要学习,而且缺乏肢体、表情语言和可视场景的电话交流对志愿者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多语言服务中心作为夏奥遗产,经历了多次大型赛事服务,已经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语言技能过硬的团队人员,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的到来,必将迎来又一个高光时刻。这项特色服务受到了多方关注,北外多语中心运行工作组在前期对多语志愿者的运行管理、岗前培训等相关工作也进行了细致部署,力求保障到位,充分发挥出中心的独特优势。

践行回信精神 讲好中国故事

北外8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的老教授们回信指出,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外语院校大有可为。

 

讲好中国故事是冬奥会的目标,更是北外人的使命。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出征仪式上,北外党委副书记苏大鹏向北外全体师生志愿者们提出了“传承志愿精神、彰显责任担当,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全球视野”的希望和嘱托,表示志愿者要在冬奥赛场上体现北外人的专业素养,用敬业、专业和职业的语言,让冬奥的交流更顺畅、更精准、更高效。同时,志愿者们作为中国故事的创作者和讲述人,要通过一言一行展现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体现盛世中华的大国担当。”

   

北外高级翻译学院院长任文认为,“培养输送一支‘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志愿者队伍是北外可以奉献给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最好礼物”。国际商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春丽表示,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既是“三有人才”培养的难得机会,也是检验“三有人才”培养成效的难得机会。学院通过一系列冬奥会志愿服务的宣传、教育,以及志愿者选拔、培训,引导青年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志愿者通过高标准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的回信精神。

   

为了让志愿者们更好地理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北外还专门为冬奥志愿者开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讲座及志愿者骨干训练营,鼓励志愿者发挥多语种优势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冬奥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展现冬奥精神。在志愿者培训中,充分融入外语特色,为志愿者发放汉英对照《中华思想文化关键词》一书以及汇聚101种语言“你好”的“北外志愿者专属运动服”。

   

北外财务处吴元元老师认为,作为一名带队教师,在闭环期间“要重视对志愿者们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加强志愿者自身素质的培养,引导志愿者们要意识到自己是行走的中国名片”。因为“志愿者虽然不是以运动员身份出现在赛场,但能在赛场内外贡献光和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这种方式传递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讲述中国故事,也是意义重大的一件事”。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荷兰语教师张佳琛是带队老师的同时也是一名专业志愿者,她表示自己会以身作则,在与各国运动员和随队官员交往的过程中展现出专业、敬业、热情、周到的中国志愿者风采。同时发挥语言优势,介绍中国文化元素和中国人文关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北外全体师生志愿者们也已做好准备,用实际行动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强化使命担当,讲好冬奥故事,共赴冰雪之约。

 

 


来源  |  冬奥专项工作组
排版 | 李珏莹
推送 |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工作室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学院地址:安徽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锦绣大道与清潭路交口西南角,邮编230601